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 43岁浙江商人万里归国求生路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朝香通讯员李文芳张冰清周泽楷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43岁的浙江商人俞先生(化名)刚刚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身在非洲的他确诊极其凶险的主动脉夹层,当地无法手术,他几经波折,万里接力,辗转回到国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接受治疗,最终转危为安。
10月22日,已经能够下地走路的俞先生不由得感叹,“这条命是捡回来的!”
致死率极高
远在国外无法手术
记者当天见到俞先生时,他说话中气十足,可以自由行动,完全看不出刚经历过一场大劫。
俞先生在非洲加纳从事商业贸易,由于和国内有时差,他常常需要熬夜对接工作事宜,且有长期吸烟的习惯。前两年,他被确诊为高血压,但因吃药不规律,所以血压控制得并不理想。“就是觉得还年轻,能扛,没当回事”。
当地时间9月24日,刚吃完晚饭的俞先生突然感觉剧痛袭来,“先是背痛,再是胸痛,连站都站不起来。”意识到不对劲的他赶忙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部CT、胸片等检查,俞先生被确诊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这是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心血管急症,若不及时干预,随时可能因主动脉破裂而危及生命。
当地医生对症治疗后,俞先生的情况暂时缓解了症状,但医生也表示,他需要尽快接受手术。由于当地医疗水平受限,无法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一道难题摆在俞先生的家人面前。
“我们了解到国内这个手术很成熟,回来的话,和医生沟通肯定也更方便。”俞先生说,家人商量后决定回国治疗,“那个时候,他们怕我担心,影响病情,也没告诉我真相。”
经多方沟通,俞先生的家属联系上了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建仓,决定转机回国,同时求助国际SOS救援中心、航空公司,办理转运相关手续。
跨越万里
曲折归国求得生机
回国的路途困难重重。首先要面对的难题是如何保障俞先生的生命体征平稳。
西非与杭州有8小时时差,沟通需要争分夺秒;当地医护在心率监测、血压控制等细节上不够精准,必须进行远程的指导。
“在等待转运协调、审批的几天里,我们与加纳当地医院保持着密切沟通,确保俞先生病情不出现波动。”周建仓回忆说。
转运本身也是一次巨大考验。
飞机起飞和降落带来的颠簸以及气压变化,病人的情绪起伏等,都可能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考虑到长途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周建仓一方面提前预判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另一方面,指导当地医护人员为俞先生进行气管插管,为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再加一道“防护锁”。
“12000多公里,是我目前远程接管过距离最远的患者。”周建仓坦言,A型主动脉夹层非常凶险,又路途遥远,转运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最担心的是在飞机上,病情出现变化,只能尽量做足预案。”
10月3日,经过两次转机、跨越上万公里后,俞先生乘坐的航班终于抵达杭州,随即转运至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医院启动“紧急救援响应机制”:重症医学科、心脏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人员快速完成术前检查,明确诊断。
心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钱希明已经带领团队做好准备,立即为俞先生实施升主动脉部分切除伴人工血管置换术、全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并支架象鼻手术。

钱希明(右)周建仓(左)到病房查看俞先生恢复情况周泽楷摄
由于俞先生的原发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弓远端侧壁,同时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以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等多处撕裂,且该区域是人体脑部血供的关键部位,解剖结构极其复杂,稍有不慎,术后极易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偏瘫和截瘫。这就决定了主刀医生要在有限的低温停循环的时间内游离并吻合多处病变血管,并要做到稳、准、快。
整个手术历时8个多小时,术后第二天,俞先生就成功拔管,并可以自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手术过程中,钱希明团队在为俞先生彻底处理病变血管的同时,还保留了他自身的心脏瓣膜,这意味着无需长期抗凝治疗,也保证了术后生活质量。
10月22日,准备办理出院的俞先生将3面锦旗送到钱希明、周建仓和护士长孙君香手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周泽楷摄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这些细节千万别大意
钱希明介绍,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高发年龄在50~60岁之间,但我国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更早,且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与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长期熬夜、情绪剧烈波动、高血压控制不佳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做好预防?钱希明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其次,如果患者有马凡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基础疾病,应积极配合治疗。
最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保护血管,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配多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